基生叶脉三出,侧生2脉延长至叶片1/3以上,侧脉每边4-5条,在叶面下陷,背面突起,网眼甚明显,呈蜂房状,叶柄长5-10毫米;托叶小,披针形,外面被黄褐色丝状毛。榕果单生叶腋;瘿花果大梨形,长4-8厘米,直径3-5厘米,顶部平截,略具钝头或为脐状突起,基部收缢成柄,顶生苞片脐状,红色,基生苞片3,三角状卵形,密被长绒毛,宿存;榕果表面幼时被黄色短柔毛,成熟时黄绿色带微红,总梗粗短;雄花生内壁近口部,多数,排为几行,花柄长,花被片2-3,线形,雄蕊2,花丝短,花药具短尖头;瘿花具柄,花被片3-4,线形,花柱侧生,短,子房光滑;雌花生雌株榕果内壁,雌花榕果近球形,直径4-5厘米,成熟时紫色;雌花具长柄,花被片4-5,红色。瘦果倒卵形至近球形,成熟时褐色,直径1-2毫米,有粘液。花期5-8月。
[2] 果实于8-9月成熟,老熟时囊果皮(外果皮)暗褐色,并自行3裂向外飘洒种子。种子白色或淡黄色。
Bxh植物百科_百草大全
Bxh植物百科_百草大全
主要变种
爱玉子(Ficus pumila var. awkeotsang (Makino) Corner)叶长椭圆状卵形,长7-12厘米,宽3-5厘米,背面密被锈色柔毛;榕果长圆形,长6-8厘米,直径3-4厘米,表面被毛,顶部渐尖,脐部凸起;总梗短,长约1厘米,密被粗毛。分布于中国台湾(模式产地,但多栽培)、福建、浙江(乐清、北雁荡山)。果可食。